寧波維拉小鎮建筑設計
項目延續古鎮文化,以寧波本土文化為特征,自然山水資源為依托,將慈城古鎮井字形道路系統、多變的街區空間、悠閑地生活方式貫穿與整個規劃,并深化空間結構,以中心湖為核心,擴展生態通廊,延伸中心湖—官山河—獅子山的空間通道,形成以山水為意象的空間,結合湖心...
服務范圍:建筑設計
設計參考價: 37 元/平方米- 項目名稱:寧波維拉小鎮建筑設計
- 項目地點:江北慈城新區西南角,中心湖東面,官...
- 設計參考價:¥37/㎡
- 項目類型:別墅
- 設計年份:2012
- 風格:其他
- 主力戶型:多層(4-6層) 綜合 210㎡以上
- 占地面積:100995㎡
- 建筑面積: 107809㎡
- 容積率:1.01
- 綠化率:32%
- 規模:中型
- 地塊:其他
- 地貌:濱水
- 發布日期:2016-05-01
- 最近更新:2016-08-13 16:37
項目地塊位于慈城新區西南角,規劃慈城新區中心湖東面,官山河以西,地處寧波北門戶區3 000畝生態示范區核心位置。
設計理念
設計延續古鎮文脈,將慈城古鎮井字形道路系統、多變的街區空間、豐富的建筑形式、悠閑的生活方式貫穿于整個規劃。并深化空間結構,以中心湖為核心,擴展生態通廊,延伸中心湖—官山河—獅子山的空間通道,形成以山的意象和水的意象兩種空間表達,打造城市界面,結合湖心公共空間,形成面湖、面水景觀街面,豐富城市空間。
同時,優化交通格局,深入分析周邊交通資源,結合市政道路,借鑒古鎮的交通肌理,形成“井字形”交通格局,豐富交通空間的趣味性。
根據景觀資源分析,西側有中心湖區的景觀,向東可以遠眺獅子山,近享官山河水景,對內可以領略排澇排水渠的水邊資源。因此,整個用地劃分為湖景地域、水景地域、河景地域、內景地域四類,根據不同地域的景觀品質,打造不同層次的城市界面。
規劃設計
基于用地優美的環境品質,項目定位于中高檔居住社區,總體規劃環繞用地的景觀資源,充分挖掘用地的景觀價值,利用排水渠道打造整個住宅區的核心景觀,形成貫穿用地的水系景觀帶,同時打造視覺通廊,以綠植景觀結合水景形成綠色景觀帶,與水系景觀帶相呼應,形成四條帶狀景觀帶,將中心湖、官山河景及獅子山遠景吸納進整個用地,同時結合南北縱向交通開放空間,形成整個規劃總體框架。
建筑布局
項目將用地內的街道按照傳統古鎮的設計方法進行設計。將街道和組團的入口空間及景觀通廊的開放空間統一設計,形成不同的開放空間,將單一的街道空間轉換為具有可參與性的趣味空間,形成一種空間的序列,將傳統古鎮的街頭廣場、街角空間及入口空間應用到方案的設計中,增加方案的人文氣息和傳統氣息。借鑒老城的空間構成,采用不同的圍合方式,塑造不同的趣味空間,賦予街頭空間,街巷空間,組團空間以不同的生活氛圍,增強社區的活力,打造新區的院落空間。同時,深化視線通廊賦予景觀通廊不同的主題,沿疏浚河道設計以水為主題的生態通廊空間;沿綠色通廊設計以山景為主題的人行空間,豐富整體空間結構。
建筑設計
維拉小鎮的建筑強調原創性和創新性,對于一些建筑規定采用靈活的彈性制度,一切以豐富新區空間變化為主。建筑的密度和高度都是有著嚴格的控制,但建筑限高并不是整齊劃一,而是營造整體高低的錯落感,使建筑生長得更加自由,更加與自然山水為一體。確保整個自然風貌不會因為建筑而被切割破壞的同時,建筑表情也會更加豐富、生動與和諧。
景觀設計
項目采用開放式的生態景觀設計,每個地塊沿排水渠及兩側都設有公共的綠化帶,每幢住宅的房前屋后都有屬于自己家的戶外花園。公共與私有的開放空間的景觀規劃,有利于提高景觀的參與性,形成不同的景觀界面。
以沿湖商業作為媒介,形成面向城市的半開放空間。既可作為全湖景商業,也可作為面向城市的公共服務空間,形成全新的建筑形式,構成湖景界面。位于用地的東側,官山河西側,同樣以全景觀住宅為依托,形成面向官山河的城市界面的河景街面。
面向內部街道,以連續的多層住宅為依托,以逐步退臺的方式,盡量降低建筑對城市空間的壓力,形成傳統城鎮的尺度空間。同時,在街角,入口等部位設計放大空間,形成街頭廣場,轉換街景功能,傳承歷史古鎮的空間系統,形成序列空間,構成街景界面。
并以總體空間規劃為依據,重點打造景觀通廊,形成不同的景觀層次。一級景觀以景觀通廊為主,形成山景通廊和水景通廊,構成整個規劃的主體結構。二級景觀為組團中心景觀,成為各個組團的核心景觀。三級景觀為公共區域的景觀,重點塑造古鎮的街區格局,形成不同的宜人空間。四級景觀為私人領域景觀,重點是個體空間的院落景觀。